【江夏区】织牢医疗保障“防护网” 守护乡村振兴“健康线”

武汉通 2025-03-02   49

江夏区医保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各级有关文件精神,聚焦“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拉高标杆,争先进位,以“五抓”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持续巩固提升“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

一、抓组织领导,一盘棋统筹推进。一是党建引领定方向,压紧责任链条。区委高度重视,将医保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强县工程考核的重要关节,从战略高度谋划布局,统筹推进,定期调度。区医保局围绕“参保兜底全覆盖、医疗救助精准化、服务下沉零距离”三大核心任务,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二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医疗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固化工作机制,细化工作安排,优化沟通衔接,确保各项工作高效开展。二是打破壁垒聚合力,创新协同机制。积极与民政、乡村振兴、街道等多部门沟通协调,构建“1+N”医保协同矩阵,实现资源整合、信息互通、问题共解。

二、抓待遇落实,一张网全面覆盖。一是全力实现医保应保尽保。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参保动员主体责任,强化与民政、乡村振兴、税务、街道等部门工作协同,核准特困、低保、监测人口等资助缴费人员信息,加强参保状态动态监测和核查比对,确保一个不漏、一个不错,全区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稳定在100%。二是全面保障待遇应享尽享。严格落实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进一步减轻困难群众和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2024年,全区农村低收入人口发生门诊慢特病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95.83%,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95.26%。

三、抓监测预警,一条链精准防控。紧盯因病致贫返贫“红线”,夯实高额医疗费用监测预警机制。每月定期将城乡居民因病返贫致贫预警信息推送给区乡村振兴和民政部门,并对预警人员的门诊慢特病办理情况、个人支付费用增长等情况进行细化数据比对,为民政、乡村振兴部门监测排查工作提供数据支撑。2024年,累计推送乡村振兴和民政部门因病返贫预警人员名单324人,因病致贫预警人员名单2038人。

四、抓宣传培训,一主题深度推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构建多维宣传矩阵,推动惠民政策精准触达。一是建立长效宣传机制,将乡村振兴医疗保障政策宣传纳入年度宣传工作重点,依托江夏融媒、江夏新鲜事等传统和新媒体平台,发布宣传小视频、政策图文一览表,“掌上”“云端”齐发力,让医保惠民政策知识快速传播。抽选业务骨干组建政策宣讲团,结合电子医保码推广、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等工作开展“政策进万家”常态化宣传活动,2024年累计举办乡村振兴医疗保障政策宣讲会30场次。二是实施三级培训体系,建立“区-街-村”三级培训机制,以街道医保专干、社区网格员、村干部和信息员等为重点进行政策培训,通过动员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上门入户宣传,确保做到宣传以点带面全覆盖。

五、抓服务提升,一站式贴心保障。以优化医保服务能力,提升医保经办效率为目标,切实把医保惠民政策落实到群众的心坎上。一是实施服务前移工程,变“坐等上门”为“服务上门”。推进金口、山坡街道经办服务示范点建设,将医保经办服务29项事项全部下放至街道,创新建立“15分钟医保服务圈”。参保群众可以在家门口办理参保缴费、异地就医备案、门诊慢特病申报、依申请救助等各项业务,有效提升了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二是畅通主动服务流程,变“人找待遇”为“待遇找人”。对每月民政和乡村振兴部门推送新认定的医疗救助对象,逐个查询其身份认定前12个月的医疗费用发生情况,排查是否符合办理依申请救助条件,每月梳理可办理依申请救助人员名单,将名单反馈至各街道及民政、乡村振兴部门。并督促各街道点对点通知未办理人员提交资料,形成待遇资格告知“双通道”机制,确保符合条件对象“应救尽救”。

特别声明:本站为免费公益网站,所有留言板数据均由武汉城市留言板提供,数据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如内容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扫下面武汉通二维码直接添加客服! 发便民信息请上武汉便民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