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爱好者刘女士近期总爱来鲩子湖,她说这里总有黑水鸡、白鹭、夜鹭、野鸭等鸟类来此安家。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画。水草悠悠,鱼翔浅底,在江岸区宝岛公园的鲩子湖,水面倒映出岸上的一草一木,一眼就能看到水底的水草,粉色、白色的睡莲漂浮在湖面。
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台北街鲩子湖,是江岸区仅有的2个湖泊之一。周围高楼环绕车水马龙,走进湖边小径仿佛瞬间来到一个清幽、宁静的自然乐园,出则繁华,入则静谧。
10年前,由于鲩子湖长期接纳大量污染物入湖,本身容积相对较小,环境容量有限,无交换水体,水体自净能力差,湖泊水质长期持续恶化,一到夏季蓝藻爆发,湖水腥臭,蚊虫肆虐,路人皆掩鼻而过。针对水体的实际情况,江岸区以问题为导向,以生态治水为抓手,聘请专业技术团队开展鲩子湖综合治理工程,下大力对污水管网进行全面截污,从根本上解决了外源污染入湖问题;全湖实施沉水植被恢复,极大改善水生态环境;正式启动综合整治工程后,2个月就实现了水质达标,2014年以来连续7年实现水质稳定达标。
完成治污即着手水生态修复,选择性种植睡莲、荷花、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眼子菜、金鱼藻等水生植物,并投放了3000尾杂食性鲫鱼苗,利用水草+鱼进行生态相互平衡;在沿湖部分水面区域种植挺水植物及驳岸四周种植陆生植物,提高公园整体绿化景观的同时又能净化水体,达到改良水生态环境的目的。还对环岛路、湖心岛加铺沥青,架设路灯、地脚灯,并对龙虎塔进行亮化安装,公园更加秀丽整洁,面貌焕然一新。
在这里,还有一支由100余位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婆婆自发地组成的志愿队,9年来坚持守护着宝岛公园的鲩子湖。每天清晨,她们戴着红袖章巡湖,看见垃圾就捡起来,看见不文明行为就制止。政府治理,民间守护。
“银发护湖队”民间湖长刘智修老人说:“我是2005年搬到鲩子湖旁边,那个时候鲩子湖水质很差,污染严重,一到夏天就臭气难闻,后来政府就开始清淤,从2010年开始,我就发动晨练的老人,组织一支志愿者团队来保护我们自己的湖泊,开始只有8名志愿者,到现在已经有100多人了,平均年龄70岁。”另一位老人喻焕芝则说:“鲩子湖的今天来之不易,我们这支银发护湖队要继续坚持环保的理念,要把这种保护湖泊的精神世代相传下去。”
如今,在多方努力下,鲩子湖的湖水越来越清亮,水体质量已经稳定在四类水标准以上,沿湖的生态环境也大为提升,成为武汉中心城区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休闲游玩。而鲩子湖的“水生态修复”治理模式,也成为武汉城中湖综合治理的样板。
策划: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江岸区分局 长江日报生态传播中心
撰文:宋专 杨丝涵
特别声明:本站为免费公益网站,所有留言板数据均由
武汉城市留言板提供,数据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如内容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扫下面
武汉通二维码直接添加客服! 发便民信息请上
武汉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