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硚口区靶向发力、久久为功,实现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辖区群众环境幸福指数稳步提升,并在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和硚口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加快推进超大城市核心区治理现代化,建设现代科创智城、美丽生态硚口。
■ 打造城市“绿肺”样板
硚口区北临张公堤,南拥汉江,辖区内汉江岸线占主城汉口地区内总长的94%。
生态兴则文明兴。新的赶考之路上,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道必答题。近年来,硚口拆除汉江沿线占滩企业及砂石码头80家,清理趸船及水上人家169艘,腾退滩地120万平方米,推进汉江江滩(硚口段)建成面积70余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6万平方米,亲水步道、绿道长度近35公里,形成了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长廊。汉江湾体育公园,变成滨水特色的江滩群众体育活动中心。美丽汉江湾,成为武汉市城市“绿肺”的样板。
这条14.5公里的“翡翠项链”,与10公里的张公堤城市森林带、132万平方米的园博园、106万平方米的张毕湖公园、79万平方米的竹叶海湿地公园,形成“两带三园”的生态大格局。硚口区公共绿地面积从200万平方米增加到700万平方米,跃居中心城区前列。汉江湾彻底告别化工时代,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典范,2015年、2016年连续入选联合国城市气候领袖群C40典型案例。
在大的生态格局内,硚口区见缝插针规划、建设街头游园,建成了警察公园、小黄鹤楼游园等36个口袋公园,让城市边边角角成为养眼润眼绿洲,让居民“开门见绿,出门见园”。
截至目前,硚口区绿地率约29.6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7.3平方米,林荫路推广率约91%。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背负着中国工业发展百年烙印的硚口地区,如今已实现从“化工时代”进入“宜居时代”的转变,发展底色也由灰变绿。
■ 多措并举改善空气质量
“十三五”期间,硚口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由64.6%提升至84.8%,PM10、PM2.5、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2.2%、28.8%和30%,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由2016年的16天下降到2020年的4天,辖区空气质量大幅改善。
硚口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空气质量一直是市民关心的事。硚口区在全市率先建立“1+10”智慧环保平台的基础上,对11个街道小型空气质量监测站进行了点位优化及参数升级,构建了市区街三级自动监控体系,每天24小时实时监测,有专人专班随时通过监测数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着力提升精准化治理能力。
积极推进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对天利包装、新华印务、东运制版等重点企业,落实了专人帮扶措施,编制了“一企一策”污染防治方案,督促企业对标落实源头减排、过程管控、末端治理工作。
结合省级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限期完成了3处整改,坚持常态化推进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奠定了基础。
特别声明:本站为免费公益网站,所有留言板数据均由
武汉城市留言板提供,数据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如内容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扫下面
武汉通二维码直接添加客服! 发便民信息请上
武汉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