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初,武汉市发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武昌区内沙湖的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持续蝉联全市中心城区湖泊水质“最佳”。
“原来,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湖中,经常能闻到臭味。”在附近居住的胡女士回忆。由于调蓄洪水,污水和雨水经常倒灌,内沙湖混浊不堪,常年水质劣V类,湖水透明度低,底泥的厚度都有1.5米深。
在截断污水直排源头后,2016年,内沙湖水生态系统开始重建,成为全市的示范区。“湖面上有睡莲、荇菜。湖水下有苦草、黑藻、虎尾藻,整个内沙湖形成了一个层次完备的水生植物世界。”区水务和湖泊局总工办主任王浩介绍,湖中还放养了鳜鱼、黄颡鱼等。
如今,走在湖边,轻风吹拂,湖面碧水荡漾,一群水鸟游弋,阳光照射到湖底,湖中“水下森林”若隐若现,不时有游鱼穿梭其间。
2020年6月,武昌区启动外沙湖、楚河及水果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除了局部清淤,管网排口改造,大面积实施了水生态系统修复。加上已完成的紫阳湖、晒湖、四美塘等湖泊,全区水草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
“理论上计算,这些水下森林的治污能力约相当于一个日处理能力10余万吨的中型污水处理厂。”武昌区生态环境分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通过卫星传感、人工巡查与在线监测相结合,对水下森林发挥的综合生态效益进行长期评估。
策划: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武昌区分局 长江日报生态传播中心
撰文:乐庆华 丁东胜 张毅
特别声明:本站为免费公益网站,所有留言板数据均由
武汉城市留言板提供,数据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如内容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扫下面
武汉通二维码直接添加客服! 发便民信息请上
武汉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