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设“森林中的钢厂”
青山区历来以老工业基地闻名,承载了许多老武钢人的记忆,它是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也在新时代不断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
2019年,武钢有限公司一号高炉永久关停,二炼钢厂1号、2号转炉正式停炉。今年,武钢一号高炉建成的国家工业遗址公园将正式对外开放。直冲云霄的炉身和钢架刷上了红色和绿色的油漆;高炉东边的工业遗址主题园已建好喷泉、草坪,游客可以在这个长方形的主题园远观一号高炉,同时感受紧邻的厂区铁路运输和周围仍在运营的高炉钢铁生产氛围。
据介绍,除了对一号高炉进行景观改造,武钢有限公司其他还在生产的高炉和厂区都将开展景观提升改造。
武钢有限公司紧扣“一核三轴、七横八纵”总体规划,以4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抓手,推进外环线提升整治,对废旧管道“能拆尽拆”,着力打造中轴线、外环线、主干道路沿线“一厂一景”主题节点,美化沿线站所,聚焦重要工业遗址和重大现场会相关项目,着力打造金色炉台文化圈、913广场文化圈、红钢绿园文化圈、高坡地文化圈等兼具红色底蕴和绿色景观的优美景区。
2017年以来,武钢有限公司累计投入百亿元资金推进企业智慧化、生态化改造,厂区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建设“森林中的钢厂”,打破市民对传统工业生产环境的认识,让厂区环境与城市协调,整体布局与城市和谐共处。
■ 打造“湿地中的化工区”
在中韩石化乙烯厂区内东边,有个远近闻名的白鹭园。绿头鸭在池塘中游弋,麦鸡在空中盘旋,成群的丝光椋鸟掠过树梢,飞向不远处高耸的乙烯生产装置。
据介绍,该公司2019年开辟30亩土地专为野生鸟类修建了一座乐园。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并享有“环保鸟”美誉的白鹭都飞来这里栖息,“乙烯滩前白鹭飞”被传为工业设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佳话。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废墟里开出生态之花”的戴家湖公园。戴家湖与周边重工业的发展命运交织,自上世纪50年代起,经历了湖-山-垃圾场-湖的数度变迁。直到2013年,为恢复戴家湖区域的生态功能,形成与城市及居民和谐共生的环境,戴家湖公园破土动工。
2014年3月,青山区成立环境整治专班。由区环保部门牵头,重点开展对青山区三环线戴家湖周边露天粉煤灰、炉渣堆场集中整治工作。整体关闭50多年来工人村地区的三个堆场,对63万余吨(含历史存量)堆料进行了清理、转移处置,有效地解决了长期的大量扬尘污染。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这块位于武广高铁和三环线下的城市废弃地,变身760亩(约合50万平方米)生态游园。2017年11月,戴家湖公园捧回“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20年,戴家湖公园二期建成开放。曾经一度饱受污染困扰的戴家湖,如今变成占地1000余亩的生态湿地公园,成为周边20余万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生态数读】
深入推进河湖排口溯源整治,全面完成4个湖泊和3条河流排口整治任务,累计排口溯源排查220个、立标176个、整治55个;全面启动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排口溯源排查309个、立标162个、整治173个。
2021年,长江白浒山断面及青山港东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为Ⅱ类,竹子湖达到III类,严西湖保持稳定,清潭湖水质提升,青山北湖消除劣V类,大幅稳定提升为IV类,湖泊水质实现明显好转。
加强移动源排气污染治理监管,累计淘汰老旧车辆及黄标车4300余台,改造治理重型柴油车64台,建成6870余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2021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6.2%,比2015年上升25.1个百分点,PM10、PM2.5、NO2年均浓度比2015年分别降低41.1%、43.4%、20.8%。
从2012年至2020年,废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85.75%、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62.27%、烟粉尘排放量减少69.65%,废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73.68%、氨氮排放量减少89.34%,燃料煤消费量减少34.80%。
特别声明:本站为免费公益网站,所有留言板数据均由
武汉城市留言板提供,数据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如内容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扫下面
武汉通二维码直接添加客服! 发便民信息请上
武汉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