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区大笔擘画生态湿地 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景

武汉通 2023-01-28   173

■ 融合中法生态理念,打造美丽城市“绿心”

美丽的后官湖,是蔡甸区的一张生态文明建设名片。如今,正在整治的高罗河,使得后官湖“北扩”至什湖。

位于蔡甸北部的什湖,正在利用法国的湖泊治理理念和技术,通过湖渠整治、生态修复、智慧水务、海绵城市建设,从而改善水质,恢复湿地涵养功能,为各类生物创造良好的繁衍栖息地,恢复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

什湖所在区域,就是“中法生态示范城”,是国际合作低碳可持续城市发展典范。

“拥山、观湖、揽江”,是中法生态示范城的生态特色。

这个武汉近郊最大的生态“绿心”,让中法生态城发展拥有强劲底气。

去年底,蔡甸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未来5年,要坚定不移扛起政治责任,基本建成中法生态示范城”,更是从宏观层面作出了擘画。

生态立区,蔡甸区的探索其实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候。

十年来,蔡甸区充分意识到,生态环境优势已成为支撑蔡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012年,《蔡甸区生态建设规划》获批。全区关停了所有采石场,在全市率先开展山体修复,后官湖、沉湖、索子长河、桐湖等湖泊湿地相继启动保护工作。

2017年,蔡甸成为全省第一批、也是当时武汉唯一的省级生态区。

同年,蔡甸区启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目前,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 大笔擘画生态湿地,鸟儿成为蔡甸“生态招牌”

十年来,蔡甸区充分认识到,湿地是该区最大的资源禀赋。

数据显示,全区的沼泽、湖泊、河流、内陆滩涂等天然湿地面积14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数量、面积和湿地保护率均位居全市之首。

其中,武汉的“生态之肾”沉湖湿地,2009年被国际鸟盟列为国际重要鸟类分布区,2013年被确定为国际重要湿地。

因其生态区位重要性,沉湖湿地还被纳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

为了保护这块宝贵的湿地资源,蔡甸区设立了沉湖国际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沉湖国际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大力实施退养还湖(湿)、退耕还湖。2017年起蔡甸区全面取缔沉湖湿地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种植、养殖生产经营活动,退养面积7.8万亩。

大力实施湿地湖泊污染治理,湖泊水质明显提升。修复退化湿地1400公顷,恢复湿地植物110公顷,补充食物源25.51公顷。

在武汉首次探索建立“智慧湿地”系统,可以通过视频和音频识别鸟类,实时监测环境指标,协助调度处置突发事件。

随着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主要保护对象鸟类数量稳步增长,如今沉湖候鸟数量已达10万只。

今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将在武汉举办。沉湖湿地,以及位于中法生态示范城的中法半岛小镇滨湖生态涵养带,将作为大会的观摩区和示范区。

厚植生态底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蔡甸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既有“颜值”又充满了“温情”。

■ 锻造优良生态人居,炉房村新画卷展开

“十一”期间,市民喻女士带着2个孩子,来到蔡甸区永安街道的炉房村休闲游玩。

她很惊讶,在九真山脚下,原来还藏着这样的美丽乡村。

曾经,村子后面的山体,开山炸石,山越炸越空,人越炸越穷。

2004年以后,村里停了采石场,开始复绿、修路。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炉房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房前屋后垃圾、杂物被清理,杂乱的旱厕、牛圈、猪圈被拆除,污水进入管网、然后人工湿地被消纳,黑臭水体变成生态池塘、生态小河,角角落落的空地完成了绿化,变成了休闲运动的好去处,白墙、蓝瓦,村民的房子变得整洁、漂亮……几年来,炉房村8个自然村湾,全部完成美丽乡村建设。

安居,还得乐业。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军带着班子成员,为村民“找事做”……就近与九真山风景区对接,协调村民到景区从事各种服务岗位工作,实现村民就近就业。

同时,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发展与旅游相关的果蔬种植、经济作物栽种,搞起特色林果蔬的“采摘乐”;鼓励村民拿出闲置房屋或者外租,或者自办餐饮、民宿、农家乐等,实现增收致富。

炉房村也因此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人居环境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炉房村,因先辈们在此设炉冶炼金属而得名,如今仿如“凤凰浴火”一般,村湾的人居环境变了模样。

良好的生态,进一步拉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一幅新农村建设新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生态数读】

近十年,蔡甸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明显,其中优良率由最低的60%上升为目前的90%,改善幅度达到30个百分点。PM10、PM2.5浓度逐年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40个百分点和57个百分点;臭氧超标天数下降幅度最大,达到90个百分点。

2019年以后无重度、严重污染天数。

全区湖泊水质类别好转率达90%以上;无劣Ⅴ类湖泊,水环境质量提升显著。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声环境质量稳定达标100%。

完成53台燃煤炉窑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全面注销在册燃煤小锅炉,关停大气污染企业20家。

清查黄标车1.35万辆,全面淘汰老旧车辆。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4.1%。建成并投用覆盖各街乡的秸秆禁烧监测报警系统,全区70处天眼,累计发现并报警火点数量10479起。

创建省市级生态村196个,占比68%;生态镇11个,占比100%。

特别声明:本站为免费公益网站,所有留言板数据均由武汉城市留言板提供,数据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如内容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扫下面武汉通二维码直接添加客服! 发便民信息请上武汉便民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