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守护好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画卷

武汉通2023-01-28  246

东西湖,因水得名。凌空俯瞰,这里湖泊密布,青山滴翠。

为守护好这一幅和谐画卷,东西湖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环保工作“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制度,认真落实市生态环境局和东西湖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深入打好全区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长江(汉江)大保护,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切实改善辖区环境质量。 

■ PM2.5实现连年持续下降

根据监测站点数据显示,东西湖区PM10从2016年的89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的62微克/立方米,PM2.5从2016年的56微克/立方米逐年下降至2021年的35微克/立方米。

建立八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统筹调度机制,联动考核机制,数据通报机制,联合巡查机制,闭环整改机制,问题通报机制,污染应对机制,街道帮扶机制。

5月27日,2022年东西湖区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工作动员培训会召开,对秸秆禁烧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全力推进秸秆禁烧工作。市生态环境局东西湖区分局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充分认识秸秆禁烧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压实主体和监督责任,加强日常巡查,确保秸秆露天禁烧工作取得实效。

积极开展燃煤锅炉改燃工作,全面完成禁燃区内燃煤锅炉综合整治任务。2017年,在东西湖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筹组织下,东西湖区相关部门、街道及产业办公室积极配合、全力推进燃煤设施改造拆除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完成燃煤锅炉(窑炉)改燃166台。

■ 着力长江大保护全面改善水环境

东西湖区全面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坚持系统思维,实施系统整治,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为导向,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切实抓出成效。

东西湖汉江边的白鹤咀水厂等5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均布设了长1000多米的护栏围网,网内只有树林和草地,网上挂着“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宣传牌。该区5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安全隐患点全被“歼灭”。

2018年,生态环境部专项督查交办7处安全隐患问题。东西湖区迅速行动,真抓实干,一个问题一个方案,咬住目标不放松,拆除了废弃码头、驱离了临停船舶、取缔了违法作坊,全面完成了水源地安全隐患整治任务。 

与此同时,东西湖区深入开展长江(汉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工业企业排污监管,严格执行“十年禁渔”规定,落实湖泊退养要求,整治消除黑臭水体。

通过全面落实长江大保护各项措施,东西湖区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最新的监测结果,东西湖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汉江舵落口断面、府河李家墩断面水质均达标;全区26个湖泊水质明显改善,劣V类湖泊全部消除,Ⅲ类及以上湖泊比例大幅增加。   

■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形成齐抓共管新格局

东西湖区着力完善生态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2021年,完成东西湖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的更名,明确主要职责,并成立大气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2022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东西湖区党政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分解清单》,明确职责分工,组织全区各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落实行业监管、专业监管、直接监管和综合监管工作,切实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空气质量改善、土壤污染防治、环保督察整改等重点工作纳入全区绩效考核范畴。将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情况与评优评先及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机制紧密结合。

东西湖区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监测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完成12个街道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全覆盖并实现监测数据全市联网。通过日常执法与各类专项帮扶相结合,积极践行“执法+服务”理念,综合运用正面清单、非现场监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执法普法等制度实施精准执法,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近年来,东西湖区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建立东西湖区环境污染问题长效管理机制,形成了区、街、社区(大队)三级监管体系,强化部门联动,增强污染整治合力,形成了区委、区政府统领全局,有关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环境保护新格局。

特别声明:本站为免费公益网站,所有留言板数据均由武汉城市留言板提供,数据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如内容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扫下面武汉通二维码直接添加客服! 发便民信息请上武汉便民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