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治理, 让“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

武汉通 2023-01-28   169

“矿不挖了,砂不采了,那么,我们靠什么致富?”曾经,这个问题困扰着黄陂的一些居民。

黄陂是武汉市的后花园,拥有湿地48万亩、林地116万亩,分别约占全市的1/5和1/2。市生态环境局黄陂区分局负责人说:“绿色生态,就是黄陂人民的‘绿色矿产’和‘生态财富’。”

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黄陂区全面启动生态建设。治山理水、养山护水、显山露水,倾尽全力保护青山绿水。开展破损山体复绿、“绿满黄陂”、“以地养绿”等行动,山水“颜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黄陂区用青山绿水搭台,生态旅游唱戏,构建起全域生态、全域景观、全域旅游、景城融合、村景融合、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因地制宜、一地一策、景景不重样,一主(木兰大道)两翼(火塔线、祁泡线)美丽乡村振兴示范带,杜堂模式、木兰草原模式,带动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格局加快形成。生态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好的生态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有个景区叫黄陂”唱响全国,黄陂全域旅游演绎别样精彩,特色民宿、农家乐,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实现生态逆转“红利”反哺增收富民。

据统计,2017年到2021年间,黄陂旅游人数达1.21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59.63亿元,带动36万人吃上了“旅游饭”。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陂区通过抒写“生态文章”,挖掘“绿色矿产”,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成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市高质量发展重心区、全省县域经济规模第一大区。

特别声明:本站为免费公益网站,所有留言板数据均由武汉城市留言板提供,数据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如内容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扫下面武汉通二维码直接添加客服! 发便民信息请上武汉便民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