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傩愿戏-鹤峰县民俗文化

武汉通 2023-01-28   206

傩戏在鹤峰被称为“傩愿戏”,是一种以还愿为依托,以傩坛为载体,以祭仪出现的一种戏曲艺术,它只是“傩”文化中一种特定形式,以其自身的特殊性和浓厚的宗教色彩生存、繁衍和发展,至今在鹤峰部分山地存在,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而活跃在土家山乡。

在鹤峰走马千斤坪,傩坛班主及艺人1979年师承牌位记载称,“自开坛启教传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又有恩施石灰窑傩坛艺人蒋品三等介绍,其先辈早年于鹤峰北佳乡茶园坡傩坛“出师度职”,回乡后已有十三代传人。鹤峰“傩愿戏”常以组班称坛,班主又称掌坛师,一个傩坛约8至10人不等。解放前鹤峰约有25个傩坛展开传艺活动,主要分布在走马、白果、锁坪、南北、阳河、铁炉、马家、五里、桃山、六峰、清湖、下坪、北佳、中营、邬阳等地。“傩愿戏”历代屡遭禁处,但始终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相传不绝,现鹤峰燕子乡清湖村、铁炉乡江口村,还有两支完整的傩坛队伍常年开展“傩愿戏”演出活动,能完成“傩愿戏”系列文本的全剧演出,且有年轻人入坛表演。2004年,中日韩民俗演义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鹤峰县召开,与会专家、教授40余人实地观看、考察、研究清湖村81岁的黄茂庭(民间艺术大师)及弟子表演的原始古朴的“傩愿戏”。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特别声明:本站为免费公益网站,所有留言板数据均由武汉城市留言板提供,数据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如内容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扫下面武汉通二维码直接添加客服! 发便民信息请上武汉便民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