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沉湖湿地芦苇荡中游弋的红颈瓣蹼鹬。

沉湖湿地的反嘴鹬“鸟浪”。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眼下正值霜降节气,沉湖国际重要湿地2万余亩芦苇开成花海,与3万余只越冬水鸟同框,构成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湿地金秋图画。
10月31日,长江日报记者在沉湖湿地七壕保护站附近看到,离岸不远的滩涂中央,盛开的大片芦苇花随风摇曳。芦苇丛边缘的浅滩上,豆雁、苍鹭、反嘴鹬等水鸟扎堆栖息。
去年秋天,市湿地保护中心携手沉湖湿地局,在沉湖湿地开展了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架设在芦苇丛中多部触发式红外相机,“偷拍”到芦苇丛深处众多鸟兽昼夜的“私密生活”场景。
市湿地保护中心高级工程师李鹏说,由于芦苇很密,人难进入,而藏身其中的野生动物白天很难看到,所以架设相机必须事先进行谨慎而周密的踩点。沉湖湿地沉湖管护站巡护员乐立龙,在巡护途中曾多次“邂逅”河麂、野猪、狗獾、貉等兽类。
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说,有些小型雀鸟,比如纯色山鹪莺、黑眉苇莺、厚嘴苇莺等,常在芦苇丛上层活动,而一些体型较大的涉禽苇鳽(读“兼”音)、白鹭等,喜欢在芦苇丛边缘的浅水中觅食。
沉湖湿地的芦苇能有如此规模和长势,是多年管护和生态修复的结果。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李建军,原是蔡甸区芦苇总站的职工。他告诉记者,芦苇纤维含量丰富,是造纸的优质原材料。沉湖地区出产的芦苇,曾是蔡甸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全区湿地每年收获1.3万吨芦苇,沉湖湿地占了六成。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10年前,蔡甸区停止人工收割芦苇,并将46名干部职工转为沉湖湿地的巡护管理人员。之后,对芦苇荡进行封闭抚育,使芦苇越长越好。
特别声明:本站为免费公益网站,所有留言板数据均由
武汉城市留言板提供,数据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如内容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扫下面
武汉通二维码直接添加客服! 发便民信息请上
武汉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