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水呀啊浪呀么浪打浪啊……”每当熟悉的歌声响起,洪湖赤卫队的故事就会浮现在人们眼前。60多年来,人们用歌剧、电影、电视剧等各种形式讲述着洪湖儿女的革命豪情。6月21日晚,由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中国电信武汉艺术团联合推出的大型民族舞剧《洪湖水浪打浪》在洪山礼堂首演。依然是舍生忘死的洪湖儿女,却有了更写意、更现代的述说方式。
洪湖水依旧,洪湖儿女壮志不改
1959年,作为湖北省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而创作的剧目,歌剧《洪湖赤卫队》首次进京演出,成为中国民族歌剧经典。此后,同题电影、电视剧的推出,让这一故事家喻户晓,成为几代人共有的记忆。
舞剧《洪湖水浪打浪》是这一题材首次以舞剧形式呈现。经典在前,对艺术创作者而言是宝藏,更是挑战。导演帅晓军说:“舞剧没有台词、没有唱段,不会像歌剧那么写实,创作起来就必须有所取舍。”他们“取”的是经典歌剧中的人物设置与关系,更是那一代革命者的理想与信念。
为了更好地诠释经典故事,演员们找来歌剧、电影、电视剧、书籍,一遍一遍地看;对年轻的学生,老师们逐段逐段地讲解人物、剧情;排练中更是对着镜子挨个儿“抠”表情、“抠”动作。导演、湖北艺术职业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卢慧透露,该剧从2019年开始创排,其间经历疫情考验,今年再次排演。“创作过程中,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也汲取了洪湖赤卫队的精神力量。”
演出的尾声,当韩英经历生死考验后继续坚韧地战斗在洪湖上,《洪湖水浪打浪》的经典音乐响起,观众席中掌声再也按捺不住了。传承60余年后,洪湖儿女的革命精神依然震撼人心。
“后浪”舞新姿,新结构新视角新风格
在舞剧《洪湖水浪打浪》中,韩英由来自中国歌剧舞剧院的“95后”演员李祎然担纲,饰演赤卫队队员的不乏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十六七岁学生。在“后浪”们的演绎下,经典有了截然不同的色彩。
舞台上没有写实的洪湖水、芦苇荡,而是意象化的舞美呈现,舞蹈与光影的结合更凸显战斗的惊险、周旋的紧张。帅晓军透露,舞剧《洪湖水浪打浪》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采用回旋式结构。“有时会倒叙,有时会将同一件事用两个角度去表现。”
主创们更希望表达出的是“人性的选择”。“时代不同、观众不同,但人性是相通的。面对生死、面对困难,洪湖赤卫队队员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从他们的选择中,我们更能体会革命者的可贵。面对选择如何坚定信念,对今天的观众来说也能有所感、有所思。”
艺术化的表达对演员们是不小的挑战。李祎然回忆说:“2019年第一次排演时,排练场里贴满了经典歌剧、电影的剧照,我在演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向前辈们‘靠’。”沉淀两年后再次排练,她有了不同的想法,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韩英有视死如归,也有爱有痛。饰演老幺的王苗是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古典舞基训课老师。此次与学生们同台演出,他舍弃了脸谱化、符号化的表演,用更细腻的表情、动作来刻画人物。
对于经典故事的全新呈现,观众以经久不息的掌声作出评价。年过七旬的罗老先生是《洪湖赤卫队》的“老粉丝”,经典唱段张口就来。观看舞剧《洪湖水浪打浪》后,他这样说:“熟悉又陌生,新鲜又感动。”
据悉,舞剧《洪湖水浪打浪》6月22日继续在洪山礼堂演出。
特别声明:本站为免费公益网站,所有留言板数据均由
武汉城市留言板提供,数据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如内容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扫下面
武汉通二维码直接添加客服! 发便民信息请上
武汉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