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校区,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目前唯一的卫星遥感数据接收站内,工作人员正介绍其功能。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校区一栋楼顶上,装着一个巨大的白色“足球”。“我们这颗大白球里,有神奇的观地、测天的‘通天术’。它是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目前唯一的卫星遥感数据接收站。”6月24日,湖北省大气复合污染研究中心的高级工程师郝中豫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据悉,这套系统之所以具有“沟通天地”的能力,是因为它包括卫星在天上扫描、地面迅速接收数据、研究人员实时研判并实地验证等过程。
在5楼的大气遥感观测实验室,郝中豫对记者说:“你看,这些线索轨迹就代表着一颗颗在我们头顶上飞过的遥感卫星。它们相当于挂在天上的‘扫描仪’,对地面进行影像扫描后, 可以实时获得分辨率为375-2000米的高精度彩色‘卫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
接收这些数据后,就能够快速解析出全省域的PM2.5、PM10、臭氧、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浓度及空间分布,也能快速识别天空中的沙尘分布、地面上的秸秆焚烧火点。
天上来的数据,还需要地面上的“佐证”。湖北建起了大气污染网格化监测平台,一旦从天上看到省内哪个地方的大气污染值较高,就调派移动监测车赶往现场,使用车载监测设备,进行“走航观测”、数据取证和验证,从而迅速锁定污染源,有助于当地环保部门快速处置。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打好以长江大保护为重点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扛起生态大省政治责任,加快建设美丽湖北,实现绿色崛起,全省生态环境从此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021年,全省17个重点城市PM2.5累计平均值34微克/立方米,这是2015年以来最好水平。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生态环境科学技术高水平支撑。目前,湖北已建起地面常规站169座、超级站10座,以及各种功能站和卫星遥感、走航观测,共同组成一个“空天地”立体大气监测体系。
特别声明:本站为免费公益网站,所有留言板数据均由
武汉城市留言板提供,数据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如内容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扫下面
武汉通二维码直接添加客服! 发便民信息请上
武汉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