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票友”收藏2万多张景点门票 百张黄鹤楼门票见证城市“生长”

武汉通 2023-01-27   165

喜欢收藏景区门票的叶保洲,在国内外众多景点里更钟情于黄鹤楼,他收藏的2万多种景点门票中,黄鹤楼门票就有近百种。

76岁的叶保洲是武昌区积玉桥街道尚隆苑社区居民,他家里有个书柜,四层书架里摆满了大小一致的文件夹,里面有世界遗产、国家级景点、博物馆、红色景点等各类门票2万多种。有的门票历史久远,简易的草纸上写着2分票值。

  叶保洲展示最早的黄鹤楼门票。

叶保洲说,20世纪70年代,他因经常出差有机会去到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当时应该叫参观,人们没有旅游的概念。”小小的门票成了重要的纪念品,从那时起,叶保洲开始有意识收集门票。

除了自己旅行,亲戚朋友手里的门票也会送给他。2006年退休后,他还认识了许多有同样收藏爱好的朋友,有些珍贵的门票叶保洲会与朋友交换或购得。

在书架二层,有两个文件夹收藏着长江大桥、东湖、黄鹤楼、农讲所、宝通寺等几乎所有武汉市著名景点的门票,每个景点都配有简介。这其中要数黄鹤楼的门票最丰富,有近100种不同样式。门票大小、颜色、排版、材质、风格各异。

叶保洲收藏的黄鹤楼门票。   

最早的黄鹤楼门票竖向排列,上方是黄鹤楼简笔画,中间绘有一只白鹤,下方书写黄鹤楼三字。票价一元,有灰、黄、紫、绿四种不同的颜色。叶保洲说:“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收藏黄鹤楼门票非常有意义。门票不仅有艺术之美,它们也见证着武汉这座城市的发展。”

1985年,黄鹤楼建成开放前夕,叶保洲作为安保人员提前进入公园。站在全新的角度俯瞰武汉,叶保洲十分震撼。“两江四岸尽收眼底,对面是正在建设的龟山电视塔,长江大桥飞架南北,江水滔滔,太壮观了。”外地亲友来汉,叶保洲一定会带他们去黄鹤楼打卡。

有的门票上拍摄有早期黄鹤楼周围的部分景观,叶保洲戴着眼镜,指着门票给记者讲解。“那时候江边没什么高楼,植被也不多,车流人流都不大,蛇山脚下的房子总是灰蒙蒙、东倒西歪的感觉。你看现在,高楼大厦一栋栋长出来,到处车水马龙。站在黄鹤楼往下看,解放路、武珞路沿线都是整整齐齐的高楼小区。”

今年4月,听说黄鹤楼公园发放一套新的文创书签,叶保洲故地重游。他感慨地说:“我第一次去黄鹤楼走路去的,有的人是骑自行车去的。现在好了,地铁、公交、汽车随便选交通工具,从我家坐地铁5号线只要2站就到司门口黄鹤楼站了,真是又方便又舒服。”

叶保洲说,现在许多景点如博物馆、公园等向公众免费开放,还有的景点实行电子门票。叶保洲说:“虽然现在很多景区不再有纸质门票,但这正体现了社会进步。” 

特别声明:本站为免费公益网站,所有留言板数据均由武汉城市留言板提供,数据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如内容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扫下面武汉通二维码直接添加客服! 发便民信息请上武汉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