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创意佳,文化足,还充分考虑了周边居民的需求,落地性强,真是不简单!”在第二轮武汉“口袋公园”创意设计方案终选会上,听完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黄子明团队的阐述,中南建筑设计院总景观师庄苇作为评委,忍不住为他们的设计作品《火柴盒》点赞。

《火柴盒》效果图。
《火柴盒》“口袋公园”设计方案由黄子明、李姝颖、蔡卓霖、方思迷、杨雪媛共同完成,该方案对应的点位位于硚口区南泥湾大道与古乐路交会处。

《火柴盒》效果图。
“口袋公园”和火柴盒有什么关系?黄子明告诉记者,因为想设计一座硚口区的专属公园,所以他们对硚口区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分析,最终发现了“火柴”这一关键因素:硚口区曾是我国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武汉的第一度电,第一盒火柴,都是从硚口区走出来的;在武汉这个大盒子里,硚口还是率先点燃的那一批火柴,特别是老古田工业片区,它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照亮了武汉的工业经济的发展之路,充分体现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记者看到,火柴盒作为最关键的实体因素,被巧妙融合在他们的设计方案内。他们在“口袋公园”里设计了体验盒子、活力盒子、休憩盒子三个形似火柴盒的大空间,来满足周边居民的不同需求。

《火柴盒》方案设计图。
“体验盒子可以成为商业贩卖亭,也可以成为游玩体验亭,社区居民可以再这里举办美食节、读书节;休憩盒子周围种植了许多乔灌木,隔绝噪音,居民可以坐在里面休息放松;在活力盒子中,小孩子在盒子迷宫内穿梭跳跃,老人们在健身廊架运动交谈……”杨雪媛告诉记者,他们团队是第二次参赛,“在去年的第一轮比赛中,我们有一些细节做得不够好,只得了入围奖,我们都感到很遗憾,但我们也向其他优秀团队学习了不少经验。”她说,这一次,大家更加努力,将前期工作做得更加细致,终于不负这几个月的付出,入选了优胜奖。

李姝颖称,通过两次亲身实践,她收获颇丰:“我们平时的学习和作业中,设计会更加天马行空一些。但在这两次比赛中,专家评委还有相关政府单位工作人员,教会了我们如何让设计更具有实用性和落地性。”湖北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大三学生熊骞、高鸿雨、刘心悦设计的《时之间》,也颇受评委们好评。

《时之间》效果图。
他们设计作品对应的地块中间,有一排高压走廊,电线杆十分影响美观。一般的设计师对于电线杆等场地因素,都会避之不及,多半选择用植物对其进行遮挡。在实地考察的时候,看到太阳下电线杆投射的阴影,熊骞想到了中国古代计时工具日晷。“为什么不干脆将这个电线杆利用起来呢?”于是他们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时之间》也应运而生。
特别声明:本站为免费公益网站,所有留言板数据均由
武汉城市留言板提供,数据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如内容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扫下面
武汉通二维码直接添加客服! 发便民信息请上
武汉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