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洲大桥体检请来智能机器人

武汉通 2023-01-27   149

工作人员操控“蜘蛛侠”检测桥梁拉索。长江日报记者范芃 摄

5月7日上午10时多,白沙洲长江大桥汉阳往武昌方向,第三根斜拉索上有只黑色“蜘蛛侠”麻溜地顺着拉索“爬上爬下”,部分车主注意到后,忍不住多瞅几眼。

原来,这是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研发的最新一代桥梁拉索检测机器人,正在给白沙洲大桥进行每年一次的“例行体检”,这也是该机器人首次在跨江桥梁上“工作”。

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斜拉索长约300多米,这只自带“最强大脑”的“蜘蛛侠”,只用10分钟左右就匀速爬到了最高点,再回到起点,人还没回过神,“蜘蛛侠”的“工作”已经完成。

地面上,操控这台设备的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师李力,蹲着看向地面的一台笔记本电脑,“蜘蛛侠”记录下这条拉索的所有参数,并传回系统,等待后续的测算和出具“检测报告”。

“蜘蛛侠”前后各有四个橡胶轮,能在滑溜溜的拉索上轻松“行走”;“头部”有四个高清摄像头,类似“B超”,将拉索表面的“病状”全面扫描;“心脏处”有电机、励磁线圈等,电机作为机器人“行走”的动力系统,励磁线圈类似给斜拉索“做CT”,通过电磁探伤技术,将拉索内部的几百根钢丝的“身体状况”如实反映,方便检测人员出具更精准的“体检报告”。尾部一盏闪烁的灯则醒目“提醒”工作人员机器人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李力介绍,相比前五代桥梁拉索检测机器人,新一代的机器人采用碳素纤维材料,“自重”减轻一半,从之前的60公斤降至30公斤,过去需要四五个人搬动的设备现在一两个人轻松驾驭;搭载最新技术的机器人“最强大脑”,将拉索的检测精度大幅提升,细微处的变化、钢丝的锈蚀都能够及时反映;此外,工作效率也大幅提升,工作时间比过去缩短了40%以上。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桥梁健康监测中心副主任江淦介绍,2012年该院首创桥梁拉索检测机器人,至今已研发出第六代设备,一直保持行业领先水平,迄今已为100余座跨江跨海大桥进行“体检”。

2012年以前,斜拉索检测靠吊篮加人工方式,技术人员在吊篮内进行检测,不仅安全风险大,一天下来也只能完成三四根斜拉索的检测,遇到刮风下雨还不能工作。采用机器人检测后,效率明显提升。

“桥梁的健康状况关系到交通安全,我们每年都委托专业的桥梁检测机构对桥梁进行全面‘体检’,对病害早诊断早治疗,确保大桥健康运营。”武汉城投集团城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桥梁检测中使用最先进的智能拉索检测机器人,将大大提高桥梁检测速度和精度。以白沙洲大桥为例,全桥196根斜拉索,大约4天左右即可完成全部检测任务。

特别声明:本站为免费公益网站,所有留言板数据均由武汉城市留言板提供,数据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如内容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扫下面武汉通二维码直接添加客服! 发便民信息请上武汉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