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黄鹤楼公园营造一片“水下森林”

武汉通 2023-01-27   176

王臻

    出生年月:1980年8月

    入党时间:2012年7月

    职业:黄鹤楼公园管理处养护管理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获得荣誉:2018年、2019年武汉市中小学自然生态研学优秀导师,2020年抗疫最美逆行者,2011年武汉劳动技能大赛园林组十强

王臻正在观察鹅池水体内各种植物、微生物、鱼虾等形成的稳定生态环境。

10月3日,不少市内外游客前往武汉地标——黄鹤楼游玩。走进南门,清澈的鹅池里飘摇着水草,岸边垂柳随风摆动,让游客们眼前一亮。2017年底开始,王臻和同事们对鹅池水体进行了近一年的改造和观察,终于将一潭死水变成了这一汪清亮。

    鹅池是黄鹤楼公园最大的水体和南区的门户,一直起着较为重要的景观作用。由于公园处在山体之上,使得鹅池和白龙池水系一直以来无处联通,属于死水。每年初夏藻类大量繁殖时水体呈现深绿色,水华漂浮,每到下雨前气压降低,还发出臭味,严重影响黄鹤楼南门的园林景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黄鹤楼公园尝试过很多办法,包括种水草净化水质,或干脆直接将整池水全部换掉,再用药消灭水藻孢子,但可能因为有些水藻孢子附着在池子周边和泥土里,总是过一段时间又“卷土重来”。

    后来在王臻的带领下,黄鹤楼借鉴园博园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对鹅池进行了水体生态净化改造,根治发绿发臭问题。

    先把池水放掉,铲掉淤泥,然后用高压水枪清洗池子,接着喷药消杀,彻底消灭水藻孢子。从外面运来土,在池底铺8到10厘米,作为水草的底床,种上特地挑选的矮生耐寒苦草,然后放水、投药灭菌,并投放平衡环境的微生物,最后投放小虾、田螺、蚌壳、螺蛳、草金鱼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为什么要特地选用矮生耐寒苦草?”王臻解释,一方面因为鹅池的水比较浅,一般的水草能长到一米多高,会超出水面,被太阳暴晒后烂掉;另一方面不耐寒也不行,无法越冬也会被冻死烂在水里,导致富营养化,繁殖出各种藻类。

    次年春天工程完工后,他们一直对水体进行密切观察,一见有水华产生便及时打捞、调整。水草经过近一年的生长后,“水下森林”景观终于形成,水体也逐渐稳定下来。后来,他们又在水下投放了一些红鲤鱼,种植了一些千屈菜、睡莲等水生植物,让景色更灵动。一直到现在鹅池都保持着良好的景观效果。

    2003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后,王臻一直奋战在黄鹤楼园林绿化工作一线。他承担了黄鹤楼公园内古树名木养护、园林病虫害防治、生态改造、资源调查、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等专业工作指导,并主持开展了多个园林科研课题,结合公园实际实现科研技术的转化应用。他还是黄鹤楼“公园大课堂”的自然研学导师之一,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有趣的科普课堂,传递给武汉的小朋友们,十分受小朋友和家长的喜爱和尊敬。


特别声明:本站为免费公益网站,所有留言板数据均由武汉城市留言板提供,数据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如内容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扫下面武汉通二维码直接添加客服! 发便民信息请上武汉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