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规划建设,武汉城市新貌。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时代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是英雄城市逐梦新时代的奋斗征程,武汉交上了一份“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答卷。
高水平规划才能引领高质量发展,在这份答卷中,规划起到引领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总书记还多次就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反复强调,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十年来,武汉市规划部门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不断改革创新,力推武汉大踏步向前:
从“两规融合”的城市总规,到“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从“重点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到“武汉都市圈”的区域战略;从土地资源单要素管理,到山水林田湖草统筹管理;从规划批前管理,到“开门办规划”全程监管;从线下办、条块管理,到集中服务、集中审批;从现场实地勘探,到“仿真实验室”建设……所有这些,规划人秉承新发展理念,锐意创新,拼搏进取,演绎出城市空间的十年变奏,展露出未来武汉的全新格局。
人民始终是城市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主体。规划发展的种种思考与设计,承载着1400多万市民的梦想希冀。十年来,武汉规划部门遵循“城市发展最终是为了人”这一核心理念,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刻在山水、街道、楼宇之间,把“以人为本”的治国理政思想投射于城市空间的角角落落、每个部位每个环节。
武汉“规划人”的种种努力,皆在打根基、谋长远,一切努力都指向更便捷、舒适、科学的生活体验,指向人民美好生活。东湖绿道、中山大道,让每个人公平享有城市公共空间,声名远播全球。中国光谷产城融合,产业与人才优势两相迸发,带动“武鄂黄黄”都市圈创新经济增长极。全市轨道交通不受空间局囿,“主城联网,新城通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超越想象。规划进社区,责任规划师直面群众诉求,引导市民主体参与规划,共享成果。探索引入大数据、云计算尖端技术,让规划决策更科学,让规划治理更现代。
走在今日武汉,一条条大街小巷、一幅幅生活图景,扑面而来。金秋阳光挥洒,这座城市在我们面前大气磅礴,如此生动,如此热烈。我们脚下的道路,是现代之路、幸福之路、美好之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沿着这条道路,继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武汉作出新的贡献。
特别声明:本站为免费公益网站,所有留言板数据均由
武汉城市留言板提供,数据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如内容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扫下面
武汉通二维码直接添加客服! 发便民信息请上
武汉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