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省会

武汉通2023-03-23  80


 武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也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华中)的最大都市和中心城市(中国六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止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9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37万人。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武汉是中国水域面积最大的城市,在城市面积中,水域面积约占四分之一,湖泊数量达到170个。武汉的东湖则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故而武汉可以看作两市(汉口、武昌)一县(汉阳)的融合。在1926年到1949年间,三镇分别对应着汉口特别市(即直辖市)、武昌市(湖北省省会)和汉阳县。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至武汉,首次将汉口、武昌、汉阳三镇合并,总称武汉,开三镇合并之先河。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暂由中央直辖,成为新中国首个直辖市。1954年6月19日,中央会议决定将武汉由中央直辖改为湖北省省会。

行政区划

  武汉市现有十三个辖区。
  江岸区 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75万人。邮政编码430014。区人民政府驻六合路。
  江汉区 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66万人。邮政编码430020。区人民政府驻新华路。
  硚口区 面积46平方千米,人口72万人。邮政编码430033。区人民政府驻芳草路。
  汉阳区 面积92平方千米,人口67万人。邮政编码430050。区人民政府驻阳新路。
  武昌区 面积81平方千米,人口117万人。邮政编码430061。区人民政府驻中山路。
  青山区 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50万人。邮政编码430080。区人民政府驻建设七路。
  洪山区 面积502平方千米,人口110万人。邮政编码430070。区人民政府驻珞狮南路。
  蔡甸区 面积1091平方千米,人口42万人。邮政编码430100。区人民政府驻蔡甸街。
  东西湖区 面积495平方千米,人口37万人。邮政编码430040。区人民政府驻吴家山街。
  汉南区 面积268平方千米,人口10万人。邮政编码430090。区人民政府驻纱帽街。
  江夏区 面积2008平方千米,人口63万人。邮政编码430200。区人民政府驻纸纺街。
  黄陂区 面积2261平方千米,人口90万人。邮政编码430300。区人民政府驻前川街。
  新洲区 面积1479平方千米,人口86万人。邮政编码430400。区人民政府驻邾城街。


历史沿革

   武汉的考古可上溯距今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汉口古有夏汭、鄂渚之名。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现今发现且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古语云“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故名汉阳。汉阳及武昌皆有1800年历史,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紧连汉阳的荒洲。

  清乾隆年间,汉口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清嘉庆年间,汉口居民已达三万七千户,计十三万人,但汉口任然隶于汉阳县,故当时“武汉”任指武昌、汉阳双城。清道光二年(1822年)范锴所著《汉口丛谈》中“遂陷武汉等郡”一句,即指武昌、汉阳两府。咸丰年间,湖北巡抚胡林翼首次在奏函中使用“武汉”两字,如“武汉为荆襄咽喉”、“若使武汉克复”、“武汉两城对峙”等等,也是指武昌、汉阳(包括汉口)两地。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建立湖北军政府,脱离清朝,定国号中华民国,此时武汉成为革命中心。10月18日,革命军和清军在汉口、汉阳爆发阳夏战争。11月30日,清军败退,火焚汉口街市四天。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以武昌为湖北省省会,同年孙中山来汉,对武汉给予了“武汉一呼,天下响应”和“民国开创,武汉实为首功”的评价。 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魏尔·瓦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赞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当时的芝加哥除了产业重点不同外和当时的武汉确有相似之处。1922年,江岸火车站为京汉铁路大罢工总指挥部,2月7日二七大罢工遭残酷镇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立像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划武昌县城区为武昌市作为湖北省会,改夏口县为‘汉口特别市’直属于国民政府,并辖汉阳县城。1931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武汉市区被淹达百日之久,仅市区就死亡3619人。1938年6月至10月间,中日双方投入百万兵力,进行长达数月的武汉会战。10月25日,武汉沦陷。
  1949年5月15日,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白崇禧乘飞机逃离武汉。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进入汉口市区,次日进入武昌市区和汉阳县,武汉三镇解放。22日中国共产党成立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次日中共武汉市委员会成立,暂由中央直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设立的首个直辖市。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2次会议决定将武汉市由中央直辖改为湖北省省会。

人口状况

  2009年武汉共有常住人口910万,户籍人口838万人,是中部六省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其中农业人口296万人,城镇人口53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过百万;人口密度为882人/平方公里。各区中,黄陂区人口最多, 达到111万,汉南区人口最少,仅10.7万人;江汉区人口密度最大,有1.78万人/平方公里,江夏区则最少,仅301人/平方公里。其中,接受大学教育(大专以上)达98.91万人,占12.3%;文盲人口为40.69万人,文盲率为5.05%,男女比例51.6%和48.4%,汉族比例99.36%,人口出生率7.16‰,人口死亡率5.01‰;净迁移率15.99‰。计划生育率98.80%。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9.9岁,65岁以上老年人近300万人比例25%。

地理环境

  方位
  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地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端在新洲区柳河乡将军山,西端为蔡甸区成功乡窑湾村,南端在江夏区湖泗乡刘均堡村,北端至黄陂区蔡店乡下段家田村。 因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于此,故而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地被俗称武汉三镇。武汉周边东与黄冈市的团风县、鄂州市的华容区、梁子湖区、黄石市的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的嘉鱼县、咸宁市区相连,西与荆州市的洪湖市及仙桃市(省辖县级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的孝南区、孝昌县、大悟县、汉川市接壤,黄冈市的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蝴蝶形状。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地理上的“心脏”,故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武汉与长沙、郑州、洛阳、南昌、合肥、南京等特大城市相距不到700公里,与京、津、沪、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相距不到1200公里。
  面积
  武汉全境面积达8494平方公里,为湖北省面积的4.6%。其中外环以内面积1171.70平方公里,三环线以内的城区为68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500平方公里。十三个辖区中黄陂区面积最大为2261平方公里,江汉区面积最小为33平方公里,城区中面积最大为洪山区达502平方公里。
  地质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中部散列东西向残丘。沿着梅子山、龟山、蛇山、洪山、小洪山、珞珈山、喻家山一带,连同辐射到两翼的马房山、桂子山、伏虎山、凤凰山等构成了武汉地形上的龙脉,武汉的绝大部分重要机构分布于该龙脉两侧,这条龙脉的头是喻家山,腰部是洪山,尾部则是月湖旁的梅子山。

武汉东湖十七孔桥

气候水文

  气候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季酷热、冬季较冷的特点。一般年均气温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0.4℃;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极长达135天,因武汉地处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83°,又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十分闷热,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夏天普遍达到42℃,极端最高气温44.5℃。初夏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武汉活动积温为5150℃,年无霜期240天,年日照总时数2000小时。
  河流
  武汉拥有长江和汉江、东荆河、滠水河、界河、府河、朱家河、沙河、倒水河和举水河等长江支流。以城区为中心,以长江为主构成了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森林植被以及生态环境。长江由汉南区进入武汉市,自西南向东北流,到天兴洲又折向东南,在左岭附近又折向东北,在新洲区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长江武汉段水量大,年平均7100亿m、汛期长、水位变化显著,河道虽然平直,但有丘陵逼近江岸,控制河道,使河道受约束,淤积成了天兴洲、白沙洲等沙洲。长江武汉段最窄处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下,宽1100米;最宽处位于青山区,宽3880米。汉江从蔡甸区进入武汉市,在南岸咀注入长江,在武汉境内河道弯曲达22处。
  湖泊
  武汉有“百湖之城”的美誉,现有大小湖泊170个,其中城区湖泊41个,郊区湖泊129个,其中跨市、区湖泊9个。湖泊承雨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5个。在正常水位时,湖泊水面面积为942.8平方公里,武汉东湖十七孔桥湖泊水面率为11.11%,居中国首位。各区湖泊数量由多到少为:蔡甸49个,黄陂23个、东西湖20个、洪山17个、江夏17个、新洲14个、汉阳7个、江汉7个、汉南6个、武昌4个、江岸2个、硚口2个、青山2个。其中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湖岸线全长110多公里,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水域面积的6倍。

自然资源

  武汉水资源充足,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5.79%,居中国首位。粮食作物达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达50种;鱼类资源共计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计有8目14科45种。已发现矿藏38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4种(不含地下水),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30.38%。累计探明储量96125.65万吨,保有矿产储量79829.75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建筑材料用石英砂岩、砖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和冶金用白云岩等,其中膨润土、冶金白云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储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储量规模居全省的第三位。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数38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有4处、中型矿产地有10处、小型矿产地有43处、矿点327处。

经济概况

武汉商贸地标佳丽广场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业、商业城市,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清末及民国时期,武汉经济位居亚洲前列。新中国成立后,武钢、武重、武锅、武船、肉联等一大批企业陆续建成,极大地提升了武汉的经济地位和城市实力。1959年到改革开放初期,武汉的工业总产值位居中国第四。但自1980年代以来,武汉未能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被沿海地区抛在了身后,这种情况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转变。20世纪90年代,武汉建立了位于汉阳沌口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昌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东西湖的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位于新洲阳逻的阳逻开发区。
  武汉是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是外商投资中部的首选城市,在武汉所有外商投资中,港资比重最大。武汉是法国在华投资额最高的城市,法国在武汉的最大单个投资项目是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与中国东风汽车公司合资的汽车项目,经过追加投资,法国在该项的总投资额已超出在华其他城市单个项目的投资额。自1992年5月国家批准武汉市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以来,另一方面,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对外来企业实行“一条龙”联合办公制度、市长对话会制度、受理投诉制度、投资环境责任制度等等。截至2011年底,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84家在汉投资,包括美国的百威、联合技术、法国的雪铁龙,德国的巴斯夫、西马克、麦德龙,日本的川崎重工、美能达、NEC、三井物产,荷兰的菲利浦,英国的BOC、皮尔金顿,韩国的现代、锦湖等,另有300多家跨国公司在汉设立了办事处,其中地区性、区域性总部达到110家。
  武汉是湖北的金融中心,总部在武汉的金融机构有汉口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长江证券、合众人寿、交银国际信托、天风证券、湖北银行等13家,另有30家中资银行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东亚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汇丰银行、荷兰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标准渣打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七家外资银行在武汉设有营业机构或代表处,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在武汉的营业网点均超过100家,武汉的银行密度居中部第一。武汉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在中部地区唯一的跨省级分行——武汉分行所在地,负责管辖鄂湘赣三省业务。
  武汉拥有商业网点19万余个,有3家商业零售企业跻身全国连锁经营企业30强行列,2009年商品零售总额达2164.09亿人民币。在汉本地商业零售企业有武商集团、中商集团、汉商集团、中百集团(武汉现有中百仓储37家、中百超市350家)还有大洋百货、新世界百货、华联、王府井等国内知名企业及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及国际独立零售商联盟(IGA)中国总部。2009年宜家在汉建设亚洲最大购物中心,定于2015年投入使用。 
  武汉的传统商圈主要有中山大道、航空路、江汉路、汉正街、司门口、中南路、钟家村,近年新兴的商圈有:武汉天地、街道口、王家湾、徐东、光谷、广埠屯(最大的IT市场)。知名购物中心有在汉口的武汉国际广场、武汉广场、世贸广场、新佳丽广场、江汉路步行街、汉正街商品市场等,在武昌的群光广场、徐东平价、亚贸广场、中南商场、销品茂、光谷商业中心、万达楚河汉街等,在汉阳的汉阳商场、武汉摩尔城、沌口经开万达等。

武汉长江大桥

交通运输

  公路
  武汉公路总里程达到1.1039万公里(含通村公路)。国道\省道:316国道、318国道、106国道、107国道以及16条省道在此交汇。高速公路:京珠高速、沪蓉高速、沪渝高速、福银高速、大广高速、天河机场高速,天河机场第二机场高速(在建)、武汉外环线高速、汉蔡高速、和左高速(在建)、汉宜高速,汉十高速、六武高速(在建)、汉洪高速、硚孝高速(在建)、岱黄高速、汉麻高速、武英高速、青郑高速、武黄高速、武汉三环线高速等高速公路,武汉内环线、武汉二环线完全建成后将成为城市快速路。武汉正在积极建设武汉中心城区至武汉武汉外环线及卫星城镇和远城区的“半小时交通圈”、武汉至相邻城市的“1小时交通圈”、武汉至邻省省会城市“4小时交通圈”。客运:武汉是湖北省客运中心,现拥有傅家坡、宏基、新华路、金家墩、新荣村和杨春湖六个省级长途汽车客运中心。
  铁路
  武汉是中国八大铁路枢纽(北京、上海、广州、郑州、武汉、西安、成都、重庆)之一,也是四大机车检修基地之一。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武麻铁路、沪汉蓉铁路、京港高铁交汇处,京广铁路从城区穿过,京九铁路从市东北角的新洲区穿过。武汉现与七个城市有动车组往返,也是中国唯一被两条高铁贯穿而过的城市,沪汉蓉铁路客运专线(合武铁路、合宁铁路)、京港铁路客运专线南线(武广客运专线)已于2009年通车,现武汉至广州仅3小时,至上海仅5小时。另有京港铁路客运专线北线(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汉宜铁路(沪汉蓉铁路客运专线)在建,建成后武汉坐火车到成都、北京仅需5小时。2009年03月23日武汉至孝感、武汉至黄冈、武汉至黄石和武汉至咸宁的4条城际铁路开建,拉开了武汉与周边城市构建“半小时铁路圈”的序幕,4条城际铁路将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竣工。武汉拥有中国18个铁路局之一的武汉铁路局。武汉是中国唯一拥有三座一等火车站的城市,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和武汉火车站构成了武汉铁路客运枢纽。武昌南编组站、武昌东编组站、江岸西编组站、汉阳火车站和市北郊的武汉北编组站(亚洲占地面积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之一)构成了武汉铁路货运枢纽。
  航空
  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武汉曾拥有三个客运机场:南湖机场(已停用、始建于1936年)、王家墩机场(已停用)、天河国际机场。现运营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4E级机场和国家一级民用机场,于1995年4月15日启用,是中国民航总局指定的综合枢纽机场(华中唯一、中国第四),是华中地区最大最先进的航空港和最大的飞机检修基地及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均在此设有基地,目前拥有二十余条国际航线。机场距离市中心约16公里,由机场高速公路相连。
  水运
  武汉是长江的重要港口,是华中第一大港,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也是长江“黄金水道”的中转站。武汉有汉南纱帽港、杨泗港、武汉港、阳逻港等港口。武汉新港扩建工程2008年11月开始建设,目标打造中国最大内港。近来,政府加大了对武汉港口的投资力度,武汉港口的硬件设施近年有了质的飞跃,新建了大型船只泊位(5000吨级)以及现代化的吊机,方便了武汉大小企业的运输服务。
  公共交通
  武汉最早的公汽是从双墩开往五福路的1路。发展至2010年初,已有公共汽(电)车近七千辆,公汽线路273条,平均线长19.9公里,行程20公里以上线路达有114条。其中普线55条(城区普线34条、普线电车8条和郊区普线13条)专线200条(城区专线166条、远城区专线12条、郊区专线22条)包括通宵线路5条及清洁能源线路16条,另有旅游线路6条及中巴线路12条。公交单人票价为普通车1元(刷卡0.8元),空调车2元(刷卡1.6元),双层车1.5元(刷卡1.3元),部分郊区线路实行梯形票价。2002年,武汉的各公交公司合并成立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自2005年武汉实行城郊公交一体化以来,开辟了通往黄陂区、江夏区、东西湖区及青山区偏远地段的郊区专线22条,另整编郊区客运线路为4位数编号公交。2009年,东西湖区开辟了H开头的惠民线路4条,已方便24万人次出行。 截至2008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拥有出租车12137辆。
  轮渡
武汉轮渡交通的传奇-轮渡五号  武汉轮渡的历史长达106年,现往来于武汉三镇间的轮渡线路达18条,有粤汉、武汉关、中华路、汉阳门、集家嘴、晴川、南岸嘴等38座码头,机动船舶48艘。轮渡鼎盛时期年客运量达1.6亿人次。1995年长江二桥通车前,轮渡公司最高日载客量达武汉轮渡交通的传奇-轮渡五号30万人次。
  轨道交通
  2000年,武汉轨道交通公司(现为武汉地铁集团)成立。2000年底,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04年7月投入试运营。市政未来规划的轨道交通网有12条线路。除1号线吴家山至堤角为轻轨外,其11条线路都是地铁。2006年至2009年,1号线2期、2号线、3号线、4号线(一期和二期)相继开建,1号线二期定于2010年7月28日完工,2号线定于2012年底完工,4号线一期2013年完工,4号线二期和3号线2014年完工。2010年5月,8号线开建,8号线一期定于2015年建成,6号线已启动地质勘探,预计2017年建成。另将在2017年前建成7号线。

科教概况

  武汉拥有科研机构106 所,国家实验室1个(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项(华中科技大学脉冲强磁场),在汉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56名。武汉全年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的2.1%,有高新技术企业2504个,高新技术产业当年实现产值1100.4亿元。武汉是全国唯一承担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交易、产业化及知识产权示范的全面试点工作的城市。“武汉·中国光谷”是仅次于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在光通讯(华中科大)、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华农、武大)、激光(华中科大)、微电子技术(理工大)、机械工程(华中科大)、农药学(华师、华农)、地质及地质资源和新型材料(地大)等领域处于国家领先地位。武汉教育经费总投入达55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38%。现拥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不含省部属技工学校)2343个,其中普通中小学1358所,中等职业教育机构171所。在校学生228.59万人,专任教师12.44万人。

人文景观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有1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及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6处。景观多集中在城区,郊区较少,著名的景点有天下第一楼黄鹤楼、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中国最大城中湖东湖、佛教圣地归元寺、亚洲民主之门红楼、百年老街江汉路等。自从明朝汉水改道后,位于两江交汇处的汉口陆续出现了大小码头。在这些码头的附近形成了汉正街商品集散地,黄鹤楼从而武汉成为中国当时重要的贸易及物流中心。码头文化从此在武汉扎根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武汉成为中国最有市井气息的城市之一。
  主要城区休闲及人文景观
黄鹤楼  东湖风景区(听涛景区-九女墩-行吟阁-寓言雕塑园-梨园、磨山景区-楚天台-梅园-樱园、落雁景区、白马景区、吹笛景区-马鞍山森林公园、珞洪景区、东湖鸟语林、武汉植物园、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九峰山森林公园、关公卓刀泉、放鹰台、东湖海洋世界、东湖梅岭)
  琴台周围景点(琴台大剧院、龟山-龟山电视塔-龟山三国城、月湖-古琴台、晴川饭店、归元寺、墨水湖-武汉动物园、晴川阁、琴台大剧院、汉阳江滩、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
  黄鹤楼周围景点(蛇山、黄鹤楼公园(武汉唯一的5A级景区)、首义广场-首义园、“武汉名小吃街”户部巷、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红楼、起义门、长春观、黄兴拜将台、紫阳湖公园、武昌江滩、武汉长江大桥、、洪山公园-施洋烈士陵园、宝通禅寺、莲溪寺)
  汉口城市景点(解放公园、中山公园、武汉市博物馆、龙王庙观江台、汉正街、江汉路步行街、吉庆街、汉口江滩、武汉美术馆、八七会议会址、堤角公园、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武汉二七纪念馆、上海路天主教堂、古德寺)
  其他景点(万里长江第一隧道、张公堤、洪山广场、光谷广场、青山公园、中山舰博物馆)
  主要郊区休闲及人文景观
  龙泉山、道观河风景区、盘龙城遗址、木兰山风景区(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木兰清凉寨、木兰草原、云雾山、大余湾)、汤逊湖度假区、龙阳湖度假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位于武汉)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1-7)、八七会议会址(2-5)、盘龙城遗址(3-199)、武汉国民政府旧址(4-229)、湖泗瓷窑址群(5-89)、明楚王墓(5-175)、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5-494)、大智门火车站(5-495)、江汉关大楼(5-496)、武汉大学早期建筑(5-497)、詹天佑故居(5-498)、汉口近代建筑群(6-994)、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6-997)

武汉夜景

饮食酒店

  提及武汉饮食,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之美谈。武汉人把吃早饭称为“过早”。武汉人极其看重早饭,所以过早内容一向丰富。晚则是夜宵,武汉气候闷热,1980年代后,武汉人便有乘凉的习惯,支起小桌子,卖点凉菜及自制卤菜补贴家用,此后小贩们则干脆租起门面,做起“靠杯酒”生意,到1993年形成以吉庆街为中心的夜宵大排档。武汉菜秉承湖北菜系风格其中洪山菜薹为武汉特有菜种。武汉水产极为丰富,所以餐桌上河鲜是必不可少的,武昌鱼便是因为1958年毛泽东主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佳句而名扬武汉夜景五洲。更有梁子湖河蟹,也是武汉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品。著名武汉名小吃有: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蔡林记--热干面、小桃园-瓦罐鸡汤(前四者为武汉四大名小吃)、谈炎记--水饺、顺香居--烧梅、厚生里-什锦豆腐脑、五芳斋-麻蓉汤圆、同兴里-油香、民众甜食-汰汁酒、福庆和--牛肉米粉、五芳斋--汤圆、老谦记--牛肉豆丝、田启恒--糊汤粉、新农--牛骨头、民生全科汤圆、楚宝桂花赤豆汤、宝庆牛肉面、一品香大包、精武路鸭脖子、周黑鸭、小张烤鱼、清蒸武昌鱼、汪集鸡汤等。
  武汉现有酒店五百家,其中五星级酒店有锦江国际大酒店、光明万丽酒店、江城明珠豪生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饭店、城市名人酒店、华美达天禄酒店、东湖大厦、新华诺富特大饭店 、最佳西方五月花大酒店共计9家,四星级酒店有晴川假日酒店等26家,另有三星级酒店50家。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数据均由武汉通用户搜集整理于网络,数据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如内容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扫下面武汉通二维码直接添加客服!